德昂族建筑
2015-11-18云南省民族商會127853
德昂族村寨大都建在海拔700米至1500米的半山坡上,廣種大青樹和大竹是德昂族村寨的特點(diǎn)。大青樹也稱榕樹,被德昂族視為神樹,一般種植在村寨高處,而且只種植不砍伐,在熱帶濕熱氣候的滋潤下,長得軀干雄偉,枝繁葉茂,成為德昂族村寨的顯著標(biāo)志。許多德昂族農(nóng)戶喜歡在房屋周圍種植大竹,大竹也稱蹼竹,《華陽國志?南中志》記載,“永昌郡……有大竹,名蹼竹”?!逗鬂h書?西南夷傳》也記載,“哀牢夷……其竹節(jié)相去一丈,名曰蹼竹?!滨胫翊謮淹Π?,高達(dá)20余米,是建筑竹樓的好材料,據(jù)說曾被列為貢品獻(xiàn)給皇帝。德昂族村寨依山而建,一幢幢傳統(tǒng)竹樓青瓦蓋頂,在翠竹和綠樹掩映下錯落排列,顯得古樸秀麗,與自然環(huán)境極為和諧。
德昂族民居,有著大分散,小聚居,與其他民族相間的特點(diǎn),多建在郁郁蔥蔥的山梁上,一戶一院,類似傣族“竹樓”的高樓式干欄建筑。
群居式民居。20世紀(jì)三四十年代,仍保留著父系大家族的生存方式,同一父系祖先有血緣關(guān)系的后代共同居住在一所大房子內(nèi)。保存到解放后的最大一幢房子,長達(dá)50米、寬約15米,面積達(dá)750平方米。一般大房子面積也在四五百平方米左右。
小家庭式民居。主樓呈正方形,有主、副兩座樓梯,分設(shè)于東西兩側(cè),人扶梯而上。樓底柱子林立,四面不作遮擋,用作飼養(yǎng)牲畜家禽及堆放柴火雜物。第二層,分為前廊、曬臺、正堂及臥室四部分。前廊靠近樓梯,寬敞明亮,是操持家務(wù)、婦女紡織及喜慶歡聚之處。前廊直前為曬臺,用于晾曬糧食、衣物等。廊后為室,用隔板分為兩部分。外室是待客之所,設(shè)有火塘,烤火、做飯就在火塘上進(jìn)行。內(nèi)室為全家睡房,西南角為老人的,東北角為長子的。如果兄弟眾多,婚后,則從西北開始,依次向東北角隔若干間臥室,從長子、次子、三子等夫婦依次人住,客人不可進(jìn)入。東南角為未婚子女或客人睡房。一般就地而臥,不單獨(dú)設(shè)床。樓板和隔墻用竹笆或木板,屋脊為人字形,整體房頂為圓弧形的“冠蓋式”草頂,恰似古代中原地區(qū)儒生的氈帽,造型獨(dú)特而別致。附房多建在主樓的一側(cè),用作堆放柴草及安置舂米的腳碓。